商解《道德经》第十章“爱民治国,能无知乎”老子说,爱民治国,能去除智巧、不自作聪明吗?这里的“知”通智巧的“智”,“无知”指的是“去除智巧、不自作聪明”的意思。这后半句要特别说明一下,有些版本作“能无为乎”,但参考众多古本,再结合本章的整体意思理解,所以这里作“能无知乎”较妥,后面要讲的“明白四达、能无为乎”作“无为”更得其义。那么对于我们从商之人,是不是也能做到,去除智巧、不自作聪明的态度去治理公司?高明的老板,一定是善于规则,行不言之教,以追求无为的态度来治理公司。道德经商业智慧-私董会;长宁区国学应用道德经商业智慧培训周期
商解《道德经》第十四章“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”《道德经》第十四章,老子开头讲到了:“视之不见名曰夷,听之不闻名曰希,搏之不得名曰微。”中间讲到:“绳绳兮不可名,复归于无物,是谓无状之状、无物之象,是谓惚恍。迎之不见其首,随之不见其后。”结尾老子总结:“能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”其实这一章啊,老子主要是描述了道的特征,老子说,道,想看看不见,想听听不到,想摸又摸不着。它无边无际、无形无状;迎着它却看不见头,尾随它却又看不清背后,但它却早已存在,而且永恒不衰。所以我们要透过“道”的特征和规律,来驾驭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。有时候啊,无形的东西往往却是非常重要的。那么在企业经营管理中,所折射的其实就是企业的文化、老板的胸怀和格局。这些才是决定着一家企业能否做的更好的重要因素。奉贤区道德经商业智慧思维班道商系统,帮助企业家走出经营困境,实现无为而治;
商解《道德经》:“行不言之教”《道德经》第二章说到:“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”,什么意思呢?就是圣人都用“无为”的态度来处事,以“不言”的方式来教导百姓,这里的圣人,一般指的是统治者,“不言”原来指的是,不发号施令,不发号政令,延伸理解就是言教不如身教。所以作为公司的老板也好,高层也好,不要轻易运用手中的权利和官职去命令员工,去干涉他们的工作,而是要以身作则把自己做好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员工、去指导团队,这样才符合老子所说的“行不言之教”的思想。
商解《道德经》:“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”《道德经》第四章和第五十六章同时出现了:“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”,这句话。前面第四章,老子是用来形容“道”的。后面第五十六章,老子更多是阐述做人的道理,意思是要让我们做人要效法“道”。“挫其锐,解其纷”指的是,用虚柔不盈的方式来化解纷扰;和其光,同其尘,我们有一个成语叫“和光同尘”就是出自于这里,意思就是说做人要有不显露锋芒,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。所以我们生意人,经常要跟各种人打交道,和气才能生财,不要显露锋芒,要求同存异,才能融合更多的资源,才有机会把生意做大。成本完全失控?资金严重不足?
商解《道德经》:“上善若水”《道德经》第八章,开头讲到:“上善若水,水善利万物而不争,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”这一章,老子以水喻道,老子说:至高无上的品格就像水一样,滋养万物而不争名利,水是没有分别心的,哪怕是众人所厌恶的地方,哪怕是很脏的地方,哪怕是很恶劣的环境,它也依然能保持处下不争的品格,所以老子说,水的特性是非常接近与“道”的。那么对于我们从商之人而言,如果也能像水一样,无论是对待客户还是合作伙伴,能做到利益众生而不争、谦卑处下而不骄,反而能获得更多的商业机会。随时超越自我,应用宇宙思维,与天地共生。徐汇区线下课程道德经商业智慧在哪上课
有能力的管理者要一抓到底、以弱为用。长宁区国学应用道德经商业智慧培训周期
商解《道德经》三十七章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”《道德经》第三十七章开头讲到了:“道常无为而无不为”。老子说:“道”总是自然无为的,但却无所不为。关于老子的“无为”,总有人认为是什么都不干,那我来谈谈个人的解读:1、“无”指的就是“道”,就是“规律”,“为”就是“作为”,所以“无为”的前提是“有为”,“无为”就是遵道而为,遵循规律而为之。2、“无为”又代替“不妄为”,老子第十六章提到“不知常妄作凶”,这里的“常”字就代替自然规律,违背规律就是“妄为”,就会遭到凶险。3、“无为”还代替“不多为、有所不为”,就是做事要抓住重点、举重若轻;要大道之简、简政放权。那么老板若想追求无为而治,就要不妄为、不多为、有所不为,做自己该干的事,而不是做自己能干的事,才能达到“无为”的状态。长宁区国学应用道德经商业智慧培训周期
上海明道企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主要经营范围是教育培训,拥有一支专业技术团队和良好的市场口碑。公司业务分为道德经商业智慧·思维班,道德经商业智慧·流量班,道德经商业智慧·私董会,道德经商业智慧·觉悟班等,目前不断进行创新和服务改进,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和服务。公司从事教育培训多年,有着创新的设计、强大的技术,还有一批专业化的队伍,确保为客户提供良好的产品及服务。道德经书院凭借创新的产品、专业的服务、众多的成功案例积累起来的声誉和口碑,让企业发展再上新高。